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B2B供应链正经历从“信息化工具”到“数字化生态”的关键跃迁。当企业不再满足于单一环节的效率提升,而是渴望通过全链路的深度协同实现价值倍增时,“生态协同”已成为供应链数字化的下一个战略高地。作为国内领先的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数商云CEO岳峥辉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连接的本质是价值的流动,而B2B供应链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
过去十年,中国B2B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始终围绕“单点效率提升”展开:ERP系统解决内部流程标准化,SRM(供应商关系管理)优化采购协同,WMS/TMS管理仓储物流……这些工具确实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一个根本矛盾逐渐凸显——“数据孤岛”与“协同断层”限制了整体价值的释放。
“我们服务过一家年营收超百亿的制造企业,他们早在2015年就部署了SAP和自研采购平台,但每次新品上市时,从研发需求传递到供应商打样,平均需要15天;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比行业标杆低20%;更关键的是,当市场需求突然波动时,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的应对策略,往往导致整个链条的利润被吞噬。”岳峥辉回忆道,“这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传统数字化工具只是把线下流程搬到了线上,却没有打破企业间的‘信任壁垒’和‘数据围墙’。”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产业环境的剧变:全球产业链重构倒逼供应链“韧性升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小单快反”模式普及,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链路绿色化……这些新趋势要求B2B供应链必须具备“实时感知、动态决策、全局优化”的能力。岳峥辉指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竞争——谁能更快整合资源、更精准匹配需求、更高效协同创新,谁就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
在岳峥辉看来,“生态协同”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多角色、全链路、自进化”的供应链网络,让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终端客户形成“价值共同体”。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三个关键支撑:
数商云提出的“供应链数字底座”解决方案,正是以云原生架构为基础,集成大数据分析、AI算法、物联网(IoT)和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能力。例如,在某汽车零部件集团的案例中,数商云通过部署IoT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线物料消耗数据,结合AI需求预测模型,将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5%;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商质量数据的不可篡改共享,使质检环节效率提高40%。“技术不是目的,而是连接的桥梁——只有让数据在上下游之间自由流动,才能真正释放协同的价值。”岳峥辉强调。
传统供应链数字化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向上游延伸至一级供应商,向下游覆盖主要经销商。但在生态协同模式下,连接的范围需要扩展到“全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包括二级/三级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金融机构、甚至终端消费者。岳峥辉以数商云服务的某快消品龙头企业为例:“我们为其搭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不仅连接了全国3000+经销商和10万+零售终端,还纳入了包装材料供应商、冷链物流商以及区域电商平台。通过实时共享销售数据和库存水位,平台实现了‘以销定产、以需定供’,帮助该企业将滞销品率从12%降至3%,同时带动中小供应商的订单响应速度提升了50%。”
生态协同的难点在于,如何让不同规模、不同诉求的企业愿意开放数据、共享资源?岳峥辉认为,关键在于建立“透明、公平、共赢”的协同规则。“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三层协同框架’:第一层是基础连接,通过标准化API接口实现系统互通;第二层是流程协同,基于统一的业务规则(如订单履约、结算周期)优化协作效率;第三层是价值协同,通过数据洞察和智能决策支持,帮助各方找到‘1+1>2’的创新机会。”例如,在某跨境贸易平台的案例中,数商云通过引入“信用积分体系”和“联合风控模型”,让中小供应商与海外采购商之间建立了信任基础,平台交易成功率从65%提升至89%,同时催生了“供应商-物流商-金融方”的三方联合服务模式,整体供应链成本下降18%。
作为“生态协同”理念的践行者,数商云已为超过1000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供应链数字化服务,覆盖制造业、快消、能源、电子等多个行业。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该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上游锂矿、正极材料等关键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下游整车厂对交付周期要求日益严苛,而自身与二三级供应商的信息断层导致库存冗余与缺货并存。数商云为其构建的“全链智联平台”,打通了从矿产开采到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通过AI算法预测不同矿区的产能波动,提前6个月锁定优质原料;基于区块链的质量追溯系统,让整车厂可实时查看每块电池的原材料来源与生产过程;同时,平台整合了第三方物流与金融机构资源,为中小供应商提供“仓单质押融资”服务,解决了其资金周转难题。项目上线后,该企业的原材料齐套率从82%提升至98%,整车厂交付准时率提高至95%,整体供应链碳排放强度下降12%。
针对区域内众多中小供应商数字化程度低、商超采购成本高的痛点,数商云帮助该商超搭建了集“采购协同、物流共享、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一端连接商超的2000+SKU需求,另一端接入500+本地供应商的生产数据,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实现“以需定产”;同时,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区域共配中心,将供应商的配送成本降低25%;此外,通过与银行合作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供应商提供低息贷款,解决了其因账期导致的资金压力。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区域80%的商超门店,中小供应商的平均利润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商超自身的采购成本下降了10%。
谈及B2B供应链生态协同的未来趋势,岳峥辉提出了三个判断:
第一,“场景驱动”将成为数字化落地的核心逻辑。企业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系统,而是聚焦具体业务场景(如跨境通关、柔性生产、循环包装)的痛点,通过“小步快跑、敏捷迭代”的方式实现价值闭环。“数商云今年推出的‘供应链场景云’,就是将通用能力模块化封装,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最快两周即可上线一个协同场景。”
第二,“AI原生”供应链将重塑决策模式。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供应链将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向“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例如,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分析市场舆情、社交媒体数据,提前预判需求变化;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动态优化库存与物流策略。“我们正在与高校合作研发‘供应链决策大模型’,目标是让系统具备‘自主学习、自主优化’的能力。”
第三,“绿色协同”将成为生态价值的新增长极。在碳中和目标下,供应链的碳排放管理将从“合规要求”变为“竞争优势”。数商云正在探索将ESG(环境、社会、治理)指标融入协同规则,例如通过算法优先匹配低碳供应商,通过物流路径优化减少运输碳排放,通过循环包装共享平台降低包装浪费。“未来的供应链生态,一定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这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新的商业机会。”
采访的最后,岳峥辉用一句话总结了数商云对B2B供应链数字化的理解:“连接不是目的,价值创造才是;生态不是概念,共生共赢才是。”在他看来,当企业不再将上下游视为“交易对手”,而是当作“合作伙伴”;当数字技术不再局限于“提升效率”,而是用于“激活生态”,那么供应链将不再是冰冷的“链条”,而是一个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价值网络”。
这或许正是“连接即价值”的深层含义——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每一次可靠的连接都在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每一次深度的协同都在为商业创造更广阔的可能性。而数商云与岳峥辉团队,正以技术为笔、以生态为纸,书写着中国B2B供应链数字化的下一章。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