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行业|建筑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1-08-24 阅读:2424
文章分类:行业观察

企业数字化转型

建筑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供给侧改革的潜力和机遇还十分巨大,但也同时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及挑战增多等颇为复杂的形势变化。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加剧,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发展一度遇到困难。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建筑业发展也必须适应供给侧改革。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对建筑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业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短缺、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不强、产品参差不齐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困扰我国建筑业企业和行业整体发展。

由此,在提升建筑业效益、推动建筑业局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凸显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20年要着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对建筑行业发展带来变革动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我们的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与此同时,建筑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数据表明,第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7.6%,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6%。

疫情对建筑施工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工荒、人材机价格上涨、在建工程成本增加、工效降低和工期延误等方面。

同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包括提升建筑业应急保障能力、优化建筑业生态体系、促进市场与行业的规范重组等,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动力。

2020年6月4日,麦肯锡公司发布一篇关于建筑业生态链重组的研究报告《建设的下一个常态:破坏如何重塑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提出:

“2020年全球产业都受到新冠病毒的冲击,这也加速了建筑生态体系的破坏与重组。通过对建筑业未来会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得出未来将有40%~45%的市场份额将会转移,并对价值链上的所有人造成影响。其实建筑业正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才可能抓住这份红利。2020年新冠病毒的冲击,也加快了变革的过程。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病毒危机加快了建筑业转型的速度。超过50%的受访企业增加了对企业转型的投资,以适应新的未来。”

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加大 新基建成新经济增长点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扩大有效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2020年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等等。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基建逐渐成为投资的新亮点。2020年2月14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5月7日,《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2020年8月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等等。

2020年第二季度,大部分行业都实现由负转正,呈现多行业均衡恢复态势。其中,制造业对增速转正的贡献率最大,为40.28%;建筑业排在第三位,贡献率为19.13%。到了7月,中国建筑业更实现了高位回升。

2020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指数表明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建筑工程量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高于6月0.7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5%,高于6月3.2个百分点。

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2%和66.3%,分别连续4个月保持在55.0%和65.0%以上。

区块链技术 成为建筑业变革新的突破口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从诞生之日起,区块链就被视为新的颠覆性技术。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同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而建筑行业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恰好能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相契合。区块链技术将能够为建筑行业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构建适应性良好的底层架构,成为将建筑行业与数字科技、与其他行业紧密联系的重要工具。针对当下城乡建设风险难控制、事中事后难监管、诚信体系不完善、项目各阶段分离化和碎片化、合同履约不及时等行业突出问题,以合同为切入点,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的记录可追溯、不可更改、多方共同记录、智能合约等功能。

作为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就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据悉,早在2018年,雄安新区就上线了国内首个面向工程项目的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建设资金穿透式管理、农民工工资透明化管理、租地补偿资金精准拨付、科研资金专项管理等。2019年5月,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启动之际,也推出了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

2020年7月,雄安新区又上线全国首个区块链监理管理系统。与此同时,上海建筑业也在试水区块链技术。2020年7月6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数字技术塑造行业新生态”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树图区块链建筑业应用研究所在论坛上揭牌成立,为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加速区块链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普及奠定基础。

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 成为建筑业升级动力

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粗放的传统制造业,我国建筑业在创新发展、新技术运用方面相较于其他产业还不够突出。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在工程中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必由之路。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髙,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

在建筑领域,信息化技术与装配式,绿色建筑及智慧城市等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更加凸显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及价值。响应“新基建”发展理念,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建设活动的全过程。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是“数字建筑”“数字城市”“智慧建筑”乃至“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必然驱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促进项目全寿命期升级,推动商业模式变革,驱动管理模式革新,更好地引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造价管理改革 将对建筑业产生深远影响

2019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出台多项政策、举措,造价管理改革力度空前,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建筑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19年12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将在全国范围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实行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后监管和完善诚信建设等改革措施。

2020年2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修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的决定》。《决定》提出,删去“双60%”,即取消企业出资人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出资人总人数的60%,且其出资额不低于企业认缴出资总额的60%”的要求;同时大幅降低资质所需人员数量,扩大乙级企业的从业范围,并删去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

此项改革彻底打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限制。长期以来,“双60”政策对保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早期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整个经济形势发展和行业发展,“双60”政策已成为制约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改革为造价咨询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但“双60”的取消,也打开外资企业和国企进入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的限制,预示着工程造价咨询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局。

2020年7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标〔2020〕38号),要求通过改进工程计量和计价规则、完善工程计价依据发布机制、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严格施工合同履约管理等措施,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

《通知》特别提出:“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工程造价改革方案一出,引起行业巨大震动。此项改革彻底结束行业造价长期依赖工程预算定额的情况,打破了已实行多年按照清单计价方式编制最高投标限价,造价与市场接轨已成必然。

培育专业化 建筑产业工人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苏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80后、90后、00后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于建筑行业人数持续下降,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为了弥补建筑行业劳动力供求缺口、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建筑业必将迈向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时代,通过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行业生产效能与工人人均效率。

随着BIM技术、智能建筑、智慧工地、无人机等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逐步运用,需要更多的有较高技能的建筑产业工人。建筑产业工人老龄化日益加剧、文化程度和技能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一一凸显,严重制约建筑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对此,建设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筑企业、行业协会势必要在“十四五”期间作出努力,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化进程,推动建筑工人从“农民工兄弟”变为高素质的“专业产业工人”,同时辅以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的使用培训,提升建筑业工人生产效率和工程建造品质。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 对上海建筑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方面,要求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

2020年6月1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示范区总规编制工作自2019年7月启动,由沪苏浙共同来编制完成,是中国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供需能力精准匹配、服务品质国际一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颁布,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由此对上海建筑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上海建筑业必须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引领长三角区域发展。

 

文章来源:建筑杂志社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致力于提供企业级的商城开发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网上商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提供B2B电子商务平台、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B2C电子商务系统、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供应商平台、新零售电商平台、直播电商系统等一系列供应链平台定制开发服务。

点赞 | 0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企业采购/SRM供应商/DMS经销商/渠道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评论
发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4008-868-127
售前咨询 189-2432-2993
市场合作 steven@shushangyun.com
广州市数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3 - 2021 shushangyun.com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系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