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人类健康、全球治理体系、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破坏。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全球供应链紊乱乃至俄乌局势演进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世界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16字标准,为深化企业改革,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后疫情时代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新时代建设卓越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方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动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和体制的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增强发展的动力。
后疫情时代,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坚持战略创新,正确认识内外部发展环境,及时更新调整企业经营理念,坚持生产提供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二是企业资源配置要向创新倾斜,建立引导支持内部创新、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保障人才、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供给,支撑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三是营造开放的创新研讨氛围,鼓励员工和相关协同资源参与项目的研发过程,集思广益,及时优化升级企业产品和服务。四是强化技术和产品创新,建立市场调研和反馈机制,掌握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真实需求,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谋取更广阔的市场。
坚持协调发展,立足在产业链条中保持核心价值,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才能实现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协调成为企业内生特质,提升经济运行整体效率,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早在疫情发生之前,伴随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构,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调整已经开始,疫情让这个问题加剧凸显。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加速催化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取得较好成就,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赢得主动权提供了机会窗口期。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供应链调整,企业要提前预判,主动作为。
一是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减少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性,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通过价值链一体化整合,提升价值链竞争力,可以探索通过绿地投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环节,强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定位,或者考虑剥离或外包非核心生产、物流或其他运营环节来聚焦资源和精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通过供应链柔性塑造、成本管控和数字化改造等,提升供应链效率。
坚持绿色、低碳、品牌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使绿色成为特色品牌,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ESG是一种关注环境(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的评价体系,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评价工具,是考察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标准,将深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
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关注ESG评价是相辅相成的,既要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步融汇到运营管理和项目成本管控的全过程,又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注重以品牌立足市场,以专业带动发展,大力提升绿色发展的品牌形象,加速拓展新兴领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践行ESG理念,从环境责任来看,需重点关注一是能耗结构与能源使用效率;二是污染物排放与技术改进效率;三是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从社会责任来看,需重点关注一是自然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等社会资源的竞争性占有和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资源错配、产能过剩、高杠杆和效率低下;二是市场竞争中商业信用约束不足,导致过度侵犯相关方合理利益,仿冒、投机盛行;三是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企业缺少利益共享责任,缺少中小股东、员工、客户利益保护意识;四是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社会责任挑战,例如大数据应用企业通过算法歧视侵害消费者和员工利益等。
从公司治理责任来看,重点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关系,避免控股股东侵蚀中小股东正当权益;二是公司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避免公司经营成本、风险外部化。
只有坚持开放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才能提高内外发展的联动性,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拓展性。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开始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内为主、内外互促”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后疫情时代,企业更要加强开放发展,一是深挖国内消费升级扩容潜力,企业要重点关注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和强烈消费意愿、农村消费潜力的巨大释放,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下消费金融供给的日益扩大,引领新一轮消费市场健康发展。二是主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依托“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企业可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对外投资与建设业务,积极探索投资与贸易结合、融资租赁、跨国并购等对外投资方式,加强海外投资的精耕细作。
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企业是满足社会需要,从事经营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给予企业的神圣使命,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坚定共享思维,做好初次分配,积极贡献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做好初次分配,关注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制度,健全薪酬和激励机制,保障员工福利水平。
二是要合法经营,不断提升财务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依法纳税,同时为员工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严控风险,积极为再次分配做出贡献,保障可持续发展。
三是积极响应“先富带动后富”号召,关注公益慈善,对发展滞后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保持关注,积极参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事业,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机会、提供保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量力而为地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这次疫情,中国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发展能力、数字化协同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商业模式。企业通过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迅速转产、改进技术和管理等方式升级产品服务;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善生产方式,升级产品服务。
疫情虽然给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促使部分行业兼并收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优化结构等进程的加快。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是企业积极转型拥抱数字化机遇的主动选择。数字化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从客观上改进了企业的要素配置方式,提高了运行效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动求变”开展数字化转型,一是关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需求,包括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系统化管理体系,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和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等。二是关注产业的数字化创新,包括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改造、生产经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等。三是关注数字产业化发展,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源互联网等新领域的数字业务等。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当务之急,更是大势所趋。近期批复建设的“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双循环新格局下新基建的重要具体抓手,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文章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专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搭建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搭建一站式供应链系统服务平台闭环体系,实现供应商系统服务平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