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餐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生鲜食材市场规模的逐年提升,据统计,2021年生鲜食材市场规模为5.64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6.62万亿元。多年来,中国已形成稳定的以多级批发市场为主的生鲜食材流通体系。
其中,农产品生产者作为供给端,是提供生鲜食材的基础;中游庞大的分销链路是中国生鲜食材供应链的润滑剂,B2B服务贯穿于生鲜食材的整条供应链;下游的B端采购以及C端消费者则是生鲜食材供应链的需求端。但同时传统生鲜食材供应链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全面推进生鲜食材消费升级构成了挑战。
目前,中国生鲜食材供应链行业整体的工作模式仍然较为落后,整个行业主要依靠人工驱动全流程的运转并通过纸质单据进行交易。因此,生鲜食材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流通效率较低,且难以实现规模化与标准化。
生鲜食材缺乏统一品质标准,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以链条长与环节多为主要特征,生鲜食材从农户到消费者至少经过3层流转,即分散的农户生产商品后,由经纪人收购并运输至产地批发市场,随后由一级、二级批发商分销至农贸市场、餐饮门店等,级过多级中间商,盈利空间遭到挤压。
传统分拣的步骤繁琐,耗时费力,分拣效率较低,现场管理混乱,时常发生错分、漏分等现象,生鲜食材的分拣管控难度较大。
由于跨区域运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原因,中国生鲜食材整体损耗率较高。目前,中国生鲜食材的损耗率为25-30%,远高于美国1%-2%、日本5%的损耗率水平。
行业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配送与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多级供应链体系使市场信息难以及时反馈到各环节的供应链主体处,导致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凸显,产销脱节现象频有发生,严重削弱了生鲜食材的流通效率。
在数字经济持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生鲜食材供应链数字化行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期。生鲜食材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传统生鲜食材供应链各环节,致力于解决效率、标准化程度较低以及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化的难题。
与日本最大的食材行业SaaS平台Infomart对标,Infomart的商业模式是依靠SaaS服务打通整条生鲜食材供应链,提供采购、支付、开票等一站式的线上解决方案。相较于日本食材产业链,中国生鲜食材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且SaaS服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有望涌现一批有潜力上市的生鲜食材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
2014年,中国生鲜食材供应链“重资产”模式的企业开始积极布局ToB电商战略,力图取代供应链的多级中间商,以大幅提高生产端到采购端的生鲜食材流通效率。相较于其缩短或颠覆传统生鲜食材供应链的打法,“轻资产”模式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生鲜食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致力于解决生鲜食材供应链效率、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难题,紧贴生鲜食材流通的业务场景实现数字化升级。
目前,国内众多生鲜食材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逐步涌现,不断输出解决方案帮助供应链企业打破数字化服务方面的竞争壁垒,打造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平台,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零散的中小型企业依旧是生鲜食材供应链的主力军,但绝大部分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仅有少量的头部企业进入业务全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阶段。对于未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其需求及痛点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化升级依然是生鲜食材供应链行业实现业务拓展以及成本压缩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