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建设日新月异;"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广袤无垠的乡间颜值底蕴并存……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一幅生机勃勃的壮美景象正在惠州大地徐徐展开。
惠州地域辽阔,有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发展滞后的北部山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如何将这一短板变成潜力板?"百千万工程"是"破题之钥"。当前,惠州正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聚力打造省级典型县镇村,努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发展县域经济是惠州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根据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博罗县以全国第69位的排名上榜,较去年大幅前进12位,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百强县;惠东县经济总量在全省创先类15县中排第2位。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大平台。惠州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3+7”工业园区,即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7个县(区)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同时,惠州不断提升县城承载力、吸引力,打造高品质城市。惠州正持续推进53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如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今年1-9月完成投资29.67亿元。
在此基础上,惠州还推动解决一批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持续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截至9月底,2023年新建乡村规范化幼儿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1490个;加快“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县(区)第二人民医院”5家;优化老年人服务,各县(区)为本地户籍老人提供5-15元不等的助餐补贴……一系列项目的落地,推动着城乡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
惠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和海洋大市,坐拥着广阔空间、丰富资源,为惠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惠州区位优势明显,已构建起“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网络。今年1-9月,惠州农林牧渔业产值328.6亿元、增速6.6%,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惠州农业不断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卓有成效。惠州已经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荔枝、三黄胡须鸡)2个,国家级产业强镇(龙门龙田镇、惠东梁化镇)2个,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24个,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农业领域精准招商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速跑”。日前,以“‘乡’约鹅城,共促振兴”为主题的2023年惠州乡村振兴招商对接会举行,本次对接会洽谈合作项目共59宗,投资总额224.88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29宗,投资金额84.12亿元,主要涉及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文旅康养等领域。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正深入推进7个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打造三产融合发展样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产业强镇建设,构建国家、省、市产业平台梯次发展格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惠州乡村,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四季见花,基本已成常态。远离城市的喧嚣,找一处农家乐,住农家院、品农家菜、看农家景,成为不少城里人休闲度假的首选。
村庄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这也撬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据惠州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刘艳军介绍,惠州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力争把惠州50个典型村都打造成为特色精品村;力争年内实现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到10万元以上、60%达到20万元以上。
刘艳军介绍,具体而言,将加快推动组建镇村发展公司、推行乡村职业经理人、推进政府财政资金“拨改投”等改革试点示范项目落地。
鼓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一批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经济实体、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突出抓好惠东、博罗2个典型县,以及惠城区汝湖镇、惠阳区新圩镇、惠东县白盆珠镇、博罗县石湾镇、龙门县永汉镇等5个镇的典型培育工作;深入学习借鉴浙江“桐庐经验”,强化市领导挂钩联系镇(街)的督促指导作用,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发动群众,营造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